您好,今天是
这是描述信息
搜索

党群工作

PARTY BUILDING

全部分类

正文内容

入党为什么 为党做什么(雷磊)

  • 分类:学习园地
  • 来源:资环中心党支部
  • 发布时间:2024-07-08 08:42

【概要描述】

入党为什么 为党做什么(雷磊)

【概要描述】

  • 分类:学习园地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资环中心党支部
  • 发布时间:2024-07-08 08:42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各位领导、同事们:
       大家好!
       今天,值建党103周年来临之际,能够代表新党员站在这里表达心声,我感到十分荣幸。在党组织的关怀以及各位领导、同事的帮助下,我终于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,面对鲜红的党旗,我的心情无比激动。我深知,共产党员不仅是一个称谓、一个身份,更是一份责任、一份担当。
      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中国开创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,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。在国家危急、人民有难的时候,共产党员总是冲锋在前,战斗在一线,用血肉之躯为人民撑起一片蓝天。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添彩,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员的职责所在。我们在党课中、在电视上、在课本里,看到了无数个共产党员为祖国、为人民奋斗的可歌可泣的故事,深受感动!一种触及思想灵魂的力量,让我们立志向他们学习,以他们为榜样。无数的事实充分的证明:我们党不愧为伟大、光荣、正确的党,不愧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,不愧为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、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、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。
       作为一名新党员,我也来谈谈我对党认识和思考:
       一、重新思考“入党为什么”
       实事求是地说,我对党的认识,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、阅历的增加而逐步加深的。
       孩提时代,共产党员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异常高大的,黄继光、邱少云等,那些革命战争时期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舍身忘死的英雄形象,至今仍然历历在目。大学时代,我开始认识到,共产党是一个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,以实现国家富强、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为己任,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。毕业以后,我成为了中南所的一员,在与同事们一起工作的过程当中,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共产党员吃苦在前、享受在后的高风亮节,我对党员的崇敬之情越来越深,我开始梦想着能够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,努力向他们看齐。
       通过不断的学习、思考和实践,我对“入党为什么”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认识,入党的本质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认识党、热爱党、发展党和捍卫党的过程。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,立足于本职工作,在每个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,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,这就是我对“入党为什么”给出的答案。
       二、重新思考“为党做什么”
       我们这代年轻人,生在春风里,长在红旗下,没有经历过那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,没有承担过民族解放的千钧重任,更没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人生价值实现得那样轰轰烈烈。那么我们又该为党做些什么呢?我从张桂梅老师身上找到了答案。
       在她身上,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,我看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张桂梅老师放弃了条件更好的任教机会,选择了条件艰苦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,一身病痛的张老师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,几十年来没向学校请过一天病假,她说:“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,即使倒在讲台上,长眠于华坪高中的沃土之中,也无怨无悔”。在她身上,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60余年的笃定坚守,初心不改;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铁骨铮铮,深藏功名。英雄无言,她的光辉经历却掷地有声,坚守初心,赤诚奉献,是她让我明白了人要以怎样的方式度过一生,明白了一个党员该为党做些什么。
       作为一名年轻党员,我们要担负起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,踏踏实实地把每一项工作做好。同时,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,我们更要牢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,带头发扬“三光荣”的优良传统,义无反顾投身到地质报国、找矿报国的事业中,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,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南所力量。 
       如果没有食物,我们会感到饥饿;如果没有信仰,那我们精神大厦必将轰然倒下。一个人,一个民族,他所信仰的不应该是束缚自己手脚的桎梏,更不应该是绞杀自己的绳索,而应当是一面催你挺进、催你跋涉、催你奋斗的旗帜!所以,我们选择了信仰马克思主义,选择了加入中国最伟大的政党——中国共产党。
    “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”,今天,我们站在这里举起右手,庄严宣誓。从这一刻开始,我们肩上便多了一份责任,一份担当,让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,爱岗敬业,做好表率,创先争优,为中南所的发展添砖加瓦,为鲜红的党旗增光添彩。

     (以上是雷磊同志在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暨“七一”表彰大会上的交流发言)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Copyright 2010-2013 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50302000208号 鄂ICP备16019071号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宜昌
地址:湖北省宜昌市胜利一路15号 联系电话:0717-6902316 邮箱:znyjdz@163.com